“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宁波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一直以来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与台湾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等日趋频繁。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直航正式实施;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也正式实施。一系列的利好消息,将使得宁波与台湾经贸联系更为紧密,台商对宁波的投资热情更为高涨。
台商极力推荐的投资城市2007年9月,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以下简称“电电公会”)公布了《2007年祖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宁波市区和北仑区双双入选台商年度极力推荐城市。这是继2000年电电公会开始对台商在大陆地区的投资环境与风险进行调查评估以来,宁波首次有两个地区同时进入最高等级的“极力推荐城市”行列。余姚与奉化则再次入选第二等级“值得推荐城市”。
台湾电电公会是台湾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公会组织之一,拥有会员企业4000多家。会员企业的年工业产值约占台湾地区年工业总产值的50%,其中有3000多家会员企业已在大陆投资设厂。自2000年起,该公会开始通过对已经赴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母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对台商在大陆地区的投资环境与风险进行调查评估,其年度报告已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电电公会在开展调查的同时还对台商在大陆地区的未来布局进行了评估。宁波在各项评估中均有不俗表现.其中,在“整体台商未来布局城市”、“高科技产业台商选择城市”、“传统产业台商选择城市”等方面,宁波均名列前茅。
宁波渐成台商投资热土宁波良好的投资环境受到了台商的青睐,他们在宁波的投资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等国家级开发区积极赴台交流,广泛接触台湾经贸界人士,引进台塑、奇美、冠捷等知名台资企业,跟随大厂的配套厂商亦纷纷来甬落脚,逐渐在光电产业、石化产业、精密机械等方面形成了上下配套完整的产业链。
以宁波保税区为例,从1999年开始,该区抓住台资产业转移的契机,充分发挥保税区保税、免税及进出口便捷等独特优势,确定了以台资为重点的招商战略。该区不惜斥巨资“筑巢引凤”,在国内保税区中率先建设设施一流的标准厂房,相继建起了电子信息产业园、半导体光电科技工业园、国际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园区。同时,保税区为台资企业提供公司注册、职工招收等从项目引进到生产的一条龙服务。
余姚、奉化、镇海等区域也纷纷改善投资环境,力邀台商前来投资。余姚市自1990年7月引进第一家台商投资企业以来,到2006年底,共有240家台商投资企业批准成立,总投资7.8亿美元,注册资本5.6亿美元,合同台资5亿美元;远东工业城、丈亭台商园区等成为台商投资的聚集区。
截至2007年底,宁波市已经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228个,总投资达158亿美元,合同台资10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利用外资总数的20%、25%和31%。目前,宁波市合同台资占了全省总数的近一半,跻身中国大陆吸引台商投资的“第一方阵”。
台商产业投资方向升级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宁波市的台资结构也由过去的传统产业向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业转型。据了解,目前台商在甬投资产业涵盖电子、机械、化工、轻纺、物流、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并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产业重点突出。台塑关系企业自2002年落户宁波市以来,已投资12个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
台湾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宁波后,带来了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的跟进,一条以奇美电子为核心的液晶显示产业链已在宁波保税区初具雏形。
二是合作领域拓宽。近3年来,以物流、仓储、投资咨询与保险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台资项目相继在宁波落户。如2005年底,台湾长荣海运旗下的意邮(中国)有限公司与宁波港集团合作,设立了两家码头公司,总投资近2亿美元。此外,台湾宏泰、国泰人寿等金融机构已在宁波设立分支机构。
三是投资规模扩大。近3年来,我市合同台资以22.4%的年平均速度递增,累计总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236个,共有98个台资项目增资,增加总投资18.7亿美元,增加合同台资9.6亿美元。
两岸直航带来新机遇在台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台湾与宁波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持续升温。据宁波海关统计,2007年宁波对台湾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7.6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04%。其中,进口41.99亿美元,出口5.66亿美元,分别增长88.47%和35.19%,贸易逆差36亿多美元。
此外,宁波与台湾间的双向交流也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据统计,到2007年底,来宁波探亲、旅游和参加各类交流活动的台胞已近80万人次,而宁波开展赴台交流活动已达643项,参加人员达4107人次。
随着两岸周末包机直航的正式实施,台商对宁波的投资热情将更为高涨。据悉,首批直航城市之一的上海到台湾只需1.5小时,加上直飞后票价降低,可减少透过香港转口的费用,降低厂商运输成本。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专家认为,直航后,台湾制造业可能会进一步向宁波转移,而两岸往返的便捷度也会使更多的台湾人包括高级研发人员来到宁波,推动研发中心向宁波的转移。
来源:国际商报 吴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