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系统互连。在多板系统 中,大部分功能性子板都是通过压接连接器来 形成互连的。近来,由于连接器焊接端返修而 导致的铜溶解的问题,可能使压接连接器的应用量大大增 加,特别是应用在那些使用无铅焊接材料的复杂产品上。
随着印刷电路板组装(PCBA)密度的日益增加,压 接连接器的引脚间距在不断减小,同时PCB的层数也在增 加。由于这些因素导致PCBA产生各种缺陷,如焊盘翘起、 裂纹以及压合层损伤等,技术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已经摆在 我们面前。
连接可靠性
所谓压接连接是将连接器上的金属引脚压入所对应的 PCB 上的镀铜通孔( PTH )从而形成互连。图1所示的是一个组装好的连接器;图2显示的是 PCB 上一个待插入连接器的镀铜通孔阵列;图3显示的是连接器插入 PTH 通孔内的切片图示。
有三个关键因素能保证一个性能良好及可靠的压接 连接:
1. 合适的压接会形成一个正常的压接脚与 PTH 孔壁之 间的正交力。由于针脚压在 PTH 孔壁的正交力能形成密封 环境以及适当的电气连接,这样的压接连接便是可靠的。
2. 铜通孔电镀的完整性在 PCB 与压接连接器引脚之间 的连接可靠性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完整性体现在铜 的厚度、延展性以及孔壁粗糙度方面。
3. 在压接引脚、PCB孔壁结构以及周围的基材上没 有额外的机械损伤。插入工艺过程应受到控制,以顺利地 压接、置入连接器并监控插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插入力: 初始力的斜率、插入力峰值、稳定后力值以及置入力。监 测插入力曲线是一个极佳的工艺控制方法,能确保连接 器、PCB 和整个工艺过程都在操作规范内运行。通过这种 方法,超出规范的状态及缺陷都可以被检测出来。
典型的压接缺陷包括:针脚弯曲、焊盘翘起、裂纹、 分层、PTH孔壁被压接针脚穿破、内层拉裂以及低保持 力。低的正交力会导致较差的电气连接和接触表面的腐 蚀,而高的正交力会导致 PTH 孔的损坏和基材损坏、塑胶 变形/压接引脚的破损等。
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主要缺陷裂纹与次要缺陷焊盘翘起,业界对裂纹 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见图7)。目前已经证实存在一 个临界应力值 Kc;低于这一临界值,裂纹则不会发生。聚 合材料上受到持续的应力冲击将使裂纹也继续延伸。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做出两种假设:1、临界应力值超出范 围,可能是由于连接器或工艺的改变,或者是 PTH 孔径的 减小,造成了连接器与 PCB 之间的应力大大增加;2、由 于 PCB 内部的改变,使得 PCB 内环氧树脂的临界应力值 有所减少。
初步的评估涵盖了所有的三个可能原因:连接器、印 刷电路板或插入工艺。对于观察到的裂纹和焊盘翘起,它 们都有可能是诱因。最初对连接器进行了来料检验,以防 止可能存在的任何明显异常;接着对电路板的厚度、成品 板电镀通孔的尺寸以及电路板的基本规格进行了检查;最 后对插拔连接器所使用的工具尺寸和功能也进行了查验。
连接器引脚的公差与PCB孔径的公差如果不匹配, 将会是一个重大隐患;这种定位的偏移量会造成额外的应 力。连接器引脚的定位公差是由塑料外壳所控制的,直接 归因于塑料成型的模具问题;公差超出范围可能导致过度 磨损失效。在 PCB 方面,通孔电镀的定位公差是由 PCB钻孔机的精度控制的。
PCB的尺寸以及插拔工具都被检查过,没有检测到明显 的问题,但是却发现两个不同的供应商所生产的同一类型的 连接器有小的差别(见图8)。这种差别体现在,与另一个 连接器相比,左侧压接针脚边缘的压花痕迹要明显得多。压 印是预制成型的,以更好地使压接针脚的半径跟孔的半径相 匹配,这样可使材质的损伤在插拔过程中降到最低。
插入工艺控制
为了尝试区分这些 主要变量之间的不同之 处,两个 PCB 供应商、 两个连接器供应商和两种 插入速度被选择作为实验 变量。MEP-12T 电动伺 服压机是专用于压接连接 器的(见图9)。压接控 制的关键变量是最大和最 小允许插入力以及插入速 度,而且操作中的每一个 步骤均是可控的。
有几种办法可以决定连接器插入的终止,包括Z轴-限 位柱、连接器外壳定位后斜率的增加、达到峰值压力或插 入力在稳定状态后有一定比例的增加等。图10 显示了连接 器在 PCBA 上表面被压下时插入力的首次增加,它还显示 了引脚刚进入 PTH 通孔时插入力的峰值、引脚进一步滑行 进入孔内时插入力的平稳值,以及连接器外壳定位后斜率 的一个显著增加。
在连接器、印刷电路板和插入工艺过程这三个变量当 中,导致裂纹增加的可能性并不相同。根据 M Kitagawa 的研究,没有膨胀力裂纹是不可能产生的。根据压接连接器的特性,膨胀应力或拉伸应力是始终存在的。
然而,根据 CH Park 的研究,裂纹发生还需要临界活 化能。
l = l0 exp[-(Q-σv)/kT]
其中:l 是开裂的速率;v 是活化体积;Q 是活化 能;σ 是在聚合物上的应力;k 为玻尔兹曼常数;T 为温度 (开氏温标);l0 是一个常数。是什么原因增加了裂纹的 严重性和发生频率呢?
最明显的答案在连接器上:如果插入力略微增加,这 种增加可以使转移到 PCB 上的能量相应增加,由此裂纹也 增大了。然而,当最大应力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时,这一轮 压接并不会继续下去,而且应力曲线并没有改变,这时情 况并非如此。压接引脚边缘的压花(冲模抛光)程度的不 同,可导致局部应力 σ 的增加,并导致更多的裂纹产生。
至于工艺过程,唯一的由过程本身控制的变量是插入 的速度。如果插入速度降低,PCB内部的应力也许就可以 被聚合物本身的蠕变应力缓释掉而不是形成裂纹。
PCB内的玻璃纤维布/环氧树脂基材是一个复杂的结 构,多个因素的些许变化就可能导致裂纹的形成。如果通 孔电镀时铜层的厚度减少,更多的能量将直接被转移到基 材上,并很容易就超过裂纹形成的临界值;再比如环氧聚 合物的分子结构有所改变,像分子量、分子排列方向、聚 合程度等,就可能导致活化能的变化,从而使裂纹形成。 微孔、浸渍不良、环氧树脂与纤维布之间不良的附着力、 局部树脂偏厚等,也都会导致机械强度的下降,从而降低 了裂纹形成所必需的活化能。
目前的难题是要区分开潜在的诱因并确定是哪些因素 导致了裂纹的产生。
结论
从实验结果来看,所有这三个因素:连接器、印刷电 路板和压接工艺,在裂纹的形成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 用。在工艺过程中,连接器的插入速度被调整到最优值; 连接器压印虽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它也是一个起因, 需要与连接器供应商去沟通,使他们能够改善引脚边缘的 压印质量。整个工艺过程优化之后,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实 际上是 PCB 本身。PCB 供应商调整了他们的工艺过程,使 产品完全符合规格,则裂纹产生的缺陷率和严重程度将大大降低。
------------------------------------------------------------------
什么是裂纹?
裂纹常常发生在焊盘翘起的边缘部分,在非晶态玻璃状 聚合物(例如印制电路板中的树脂)中的裂纹是指本来无规则 的树脂聚合物被机械应力扭压形成方向一致的聚合物。这个应 力会使得无规则排列的聚合物在应力点开始聚积成一致方向并 形成聚合物晶体状排列。裂纹并不是真正的断裂,而是由纤维 和空洞组成。这种重新排列后的聚合物呈现出纤维状暗沉的外 观。通常在有裂纹的区域和没有受到损坏的区域有着明显的分 界线。随着应变力不断增加,纤维渐渐增长,并最终断裂导致 裂缝的形成和 PCB 的分层。裂纹通常在应变点的边缘被发现, 而且是导致印刷电路板内部分层的一个先兆。
IPC标准假定了最坏的案例,并确定了裂纹发生的典型部 位。它把 PCB 裂纹定义为一个内部情形,因为这只发生在玻璃 纤维与树脂分离后的压合基材内部。这种情形下,裂纹会在基材 表面下部呈现出连续性或者交 叉形的白斑形式,而且通常都 与机械诱导应力有关。PCB 结 构的局部损坏能造成机械密封 的失效,使得化学物质容易进 入并降低 PCB 的完整性;由 此产生的缺陷包括孔壁与内部 电路的分离以及金属枝晶的生 长。
图4显示了一个典型的裂 纹顶部视图——在压接连接器 已被移除之后。
正如经常做生产资格认证或为了返修,需要将连接器拿 掉才能观察到PCB上的情形,图5和图6显示了压接连接器插入PCB 所造成的裂纹的切片截面。
连接器、印刷电 路板和压接工艺
日期:2012-11-01 09:43 点击: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