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AppleInsider今天撰文称,其最新发布的移动操作系统“百度易”虽然将基于Android运行,但与不同版本的Android相同,这款系统有可能面临API(应用编程接口)不兼容的情况。
以下为文章概要:
百度系统
百度宣布将去掉Android中的谷歌应用和服务,用自家产品代替,同时采用百度易的品牌。
该公司是在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宣布这一消息的。部分在中国市场出售的Android手机已经用该公司的服务取代了谷歌的服务,但百度本次的计划却将在主流Android平台之外开辟一个新的系统。
百度表示,将推出自己地图、电子阅读和音乐播放应用。该公司还将把输入法等其他应用整合到中文Android手机中。
百度计划利用百度易操作系统与谷歌的主流Android平台展开竞争。其他一些Android变种和阿里巴巴等公司推出的替代系统也已经在中国市场出现,后者并不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但却准备运行Android应用。
所有这些产品都将与苹果iPhone竞争。iPhone不仅已经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有报道称,苹果还将通过与中国移动的合作拓展渠道。
平台分化
目前还不清楚百度易使用的是那个版本的Android。由于各大手机厂商和运营商纷纷向Android添加专有应用层和外观层,例如摩托罗拉的MotoBlur和三星的Touchwiz,导致该平台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体验不一致和平台分化的问题。
新的百度易系统将采用Android的开源代码,并有可能运行一些Android应用。但与单纯添加用户体验层的方式相比,该公司的模式会面临更多的技术障碍:不仅仅是增加了Android应用开发的复杂度,还会像不同版本的Android一样,遭遇API(应用编程接口)不兼容的问题。
这一问题导致手机厂商和运营商通常要等到谷歌推出最新版Android后几个月,才会对系统进行升级。而苹果则通过全面整合避免了这一问题。
根据谷歌Android Market过去两周的访问数据显示,有半数Android设备仍在运行去年夏天发布的Android 2.2冰冻酸奶系统,只有30%使用Android 2.3姜饼系统,甚至有超过16%的产品使用的是比Android 2.2更老的版本,使之无法运行最新的应用。
谷歌针对平板电脑推出的Android 3.0蜂巢系统仅被用于不足2%的Android设备。Barnes & Noble的Nook Color和亚马逊即将发布的Android版Kindle都将使用定制的Android 2.2。这些设备并不支持Android Market,因此也就无法出现在谷歌的官方统计数据中。
联想最新推出的IdeaPad和HTC的Flyer平板电脑都采用Android 2.3系统,同样会导致Android平板电脑应用在API层面的分化。戴尔在两周前取消Streak 5迷你平板电脑前,也一直在采用旧版Android系统。(书聿)
相关新闻:腾讯科技讯(赵楠)7月4日消息,阿里巴巴在无线领域的布局有多大?目前,阿里浏览器、阿里输入法、手机旺旺、搜索、邮件服务器等应用已研发完成,它们将与手机支付宝,一起打包装进天语定制手机,而该手机的操作系统也由阿里巴巴自主研发。此外,在云端,分布式系统、弹性计算平台等基础设施的搭建也有条不紊。在电子商务的另一边,一个由阿里巴巴控制的“云、管、端”时代将要来临。
2009年9月,阿里巴巴云计算公司“阿里云”在猜忌与争议中成立。团队班底来自原阿里软件、阿里巴巴集团研发院等底层技术团队。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阿里集团研发院院长王坚负责“阿里云”的研发工作。
在当时,涉足云计算的企业主要是国外IT巨头,布局的公司有微软、Google、Amazon、IBM等。而在国内,还没有一家要做云计算一体化的企业,除了市场的接受程度外,技术难度以及高昂的花费也让国内企业止步。据悉,像IBM的Cloud Burst这类私有云系统就要花费25万到100万美元,且基础设施至少需投入3年。可以说,“阿里云”在建立之初,是不被业界看好的。
那阿里巴巴为什么要做云计算?阿里云又是什么?
你肯定忘不掉常挂在马云(微博)嘴边的三个词汇:“平台”、“开放”、“大阿里”。未来用户需要“一站式”的服务,而“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能给服务提供商带来最大化的价值。早在07年,阿里巴巴就提出要从“Meet in Alibaba”向“Work in Alibaba”转型。在转型中,只有阿里巴巴的平台,不断下沉、不断接入不同产业链上更多细分领域的应用和服务,才能更完整的将现实社会中的商务交易模拟到虚拟的世界中来。
过去的一年,阿里巴巴完成了对美国电子商务平台Vendio、深圳一达通的收购,丰富了其在对外贸易这条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点。可看作是,在阿里巴巴这个大平台上,丰富了其向外延展的服务链条。而阿里金融、阿里物流系统则是平台上的另外两条不同的服务链。
平台越下沉,它所生长出的链条越丰富,它的价值就越大。而不断下沉的平台,归根结底是数据,是信息流。它将支配其平台上生长的所有链条。而这个下沉到底的“平台”,其实就是“阿里云”。它与其数据“开放”所生长的服务链,构成了“大阿里”。
那么,这个不断下沉的平台,未来肯定要做这三样事。一是,建设存储服务;二是,建设计算服务;三是,打造其平台上单个服务链条的不同节点,以及链条与链条之间的互通服务。
围绕这三种服务,阿里云已经低调部署了数据中心、直流电服务器、分布式大文件系统、分布式小文件系统(数百T的容量)、分布式数据库(应用于金融)、弹性计算平台、弹性计算运营系统、虚拟机集群、手机操作系统、浏览器、手机旺旺、输入法、搜索、地图、邮件服务器、翻译等服务。
据悉,阿里巴巴在第三件事,即互通服务上,采取快跑策略。与存储服务和计算服务不同,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服务链条,是B2C,需要面对的是消费者入口。需要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来临前,抢占时机。
目前,阿里巴巴已与手机终端厂商天语合作,为阿里巴巴定制内嵌地图、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翻译、邮件服务器、手机旺旺,以及支付宝无线等应用的阿里云OS手机。有消息称,阿里云OS手机将于今年7、8月间面市。
王坚曾对媒体表示,“没有一个说云计算在过去五年可以脱离移动平台生存,同样移动平台没有云计算在后面的话,价值不会最大化。”
就发展来看,手机作为移动终端,最大的功能将不再是打电话,更多是承载服务,作为与用户体感直接接触的第一门户,其渠道意义重大。有分析指出,从布局上看,ROM、IM、输入法、地图、搜索、appstore等都是入口,和下围棋一样,先占住气,才能长久存活。云端服务的入口争夺在移动终端。
据了解,即将上市的阿里云OS手机,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其采用了Cloud APP概念,内置Web App Store,基于Html 5来做应用框架,所有的应用信息走云端。相比采用可离线的本地化APP,这种设计思路,更能加强阿里浏览器的管道控制力。此外,它能更好的循环阿里“云”、阿里OS及其浏览器、客户端的数据流。
华为终端首席营销官徐昕泉称,未来是一个“云、管、端”的时代,是云服务端、智能管道、本地客户端三者有机融合,不断渗透的时代。在从硬件转向价值,从硬件转向软件,转向云端的过程中,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布局点。
尽管阿里云OS还没有正式面市,阿里云还处于低调的发展阶段,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电子商务的另一边,一个由阿里巴巴控制的“云、管、端”时代正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