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日报消息 正值“十二五”扬帆起航,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捷报频传。昨天,全球知名电脑品牌商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正式签约,将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华硕全球电脑生产基地暨中国第二营运总部,这是华硕在全球战略布局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多功能型基地,也将加快我市笔记本电脑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企业一体化产业格局的构建,助推重庆打造亿台级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步伐。
市领导薄熙来、黄奇帆、童小平,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华硕电脑董事长施崇棠、副董事长曾锵声,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广达副董事长梁次震、仁宝总经理陈瑞聪等出席签约仪式。黄奇帆与施崇棠签订了投资协议。
华硕将于未来几年内在重庆累计投资1.5亿美元,形成年产3000万台智能终端生产规模
根据双方签订的投资协议,重庆与华硕将按照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的整体部署和电子制造业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双方的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地域优势,将在高新区注册华硕中国第二营运总部,这是该公司继华东后在大陆建设的又一个营运总部。该运营总部将集代工管理、市场营销结算服务和研发等职能于一体,成为支持华硕开拓中国西部市场的重要基地。根据计划,作为华硕西进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华硕将于未来几年内在重庆地区累计投资1.5亿美元,至2015年,将在重庆形成年产3000万台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生产规模,并在高新区石桥铺片区建设华硕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大楼及其它配套设施,从而建成华硕全球电脑基地。
今年一季度重庆电脑产量同比增长22倍,预计今年将产出3000万台笔记本电脑
签约仪式上,黄奇帆致辞说,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在重庆异军突起。十年前,产值20亿左右,仅仅是全国的千分之一。去年,产值1400多亿,已大体占到全国的2%。十年间,产值增长50多倍,比重提高了10倍多。特别是重庆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实施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成功引进惠普、宏,今天又有华硕落户,全球六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商已有其三,加上富士康、广达、英业达、和硕、仁宝等代工商,以及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企业,一个“3+6+500”的笔记本电脑集群正在重庆崛起,今年一季度重庆电脑产量同比增长2200%,预计今年将产出3000万台笔记本电脑。我们有信心,到2015年,实现年产笔记本电脑上亿台,销售值过万亿。届时,重庆造笔记本电脑将占全球的1/3。
华硕电脑是全球IT界的翘楚,全球领先的3C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坚若磐石”的品质和超越极限的追求,素为世人称赞。作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扎根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布建全球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营运总部,这不仅是华硕进军西部、抢滩重庆的睿智之选,也是重庆打造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的强劲动力。
黄奇帆还对中央各部委对项目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中央各部委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重庆、支持重庆。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奇迹,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史上不多见
施崇棠表示,华硕选择落户重庆,是因为重庆具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现在,国家全力启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庆正扮演着承东启西的关键角色,这是天时。重庆又居于连接亚洲与欧洲的渝新欧铁路国际大通道的枢纽地位,这是地利。重庆市委、市政府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富有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其所带领的团队又有卓越的执行力,能够吸引全球一流的企业投资重庆,这是人和。到重庆投资,华硕相信做了一个最正确的选择。因此也非常期盼所有的合作伙伴能够一道共襄盛举,在重庆这块宝地上开创崭新的业绩。
杨学山说,重庆抓住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转型、重新布局的战略机遇,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全球著名的品牌电脑商和世界一流的电脑代工商集聚在重庆,创造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奇迹,这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今天华硕的签约,标志着一个新兴的电子产业高地在重庆崛起,希望这个电子产业高地不断做大做强。邹志武说,重庆这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取得飞跃式发展,继惠普、宏落户重庆后,今天华硕又与重庆签约,重庆建设世界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步伐越来越快,未来几年重庆造电脑产量将突破1亿台,海关总署将要求全国海关特别是重庆海关,不断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方法和监管手段,优化海关监管服务,全力帮助华硕项目发展壮大。
有关人士分析,这次重庆与华硕的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展示了华硕对中国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意味着华硕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开拓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将帮助华硕更好地扩展和深化中国内地的业务。同时,华硕的入渝,将加快重庆打造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步伐,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助推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黄奇帆:一个世界级的电脑基地正在重庆崛起
“一个世界级的电脑基地,正在重庆崛起。”昨日,市长黄奇帆自豪地宣布,伴随华硕入渝,重庆打造1亿台电脑生产基地的战略变为现实。
黄奇帆说,惠普、宏、华硕,全球笔记本电脑3大品牌厂商,都到了重庆,还带来了代工企业。如惠普带来了富士康、英业达、广达,宏带来了仁宝、纬创、和硕。预计在今年6月、7月,这6家代工企业都将投产。
“今天发布会现场,和硕、仁宝、广达的老总都来了,这意味着,华硕在重庆下的订单,这几家企业都将来帮助加工。”黄奇帆称,6大代工企业的电脑产能占到了全球的85%。预计2~3年内,世界笔记本电脑的销量会达到3亿台,届时重庆将达1亿台,占到三分之一,“施先生今天还告诉我,今后在重庆的生产规模至少要达到3000万台。”
“重庆的电子产品基地,今后不光生产电脑。”黄奇帆说,目前已进驻重庆的品牌商和代工企业,都已在着手准备生产平板电脑和3G手机。“今后重庆电子产品基地,要实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3G手机‘三屏合一’。”
黄奇帆表示,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伴随惠普、宏、华硕等将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结算等业务放在重庆,重庆将成为笔记本电脑“笑起来”的制造基地。
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此前多在沿海布局,地处内陆的重庆何以能异军突起?黄奇帆说,重庆在创造“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加工贸易新模式基础上,还做了三方面事情。
首先,争取国务院支持,批准重庆上马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
其次,我们创造了加工贸易产业所需的生活环境。例如,我市投资了大量公租房和宿舍,减轻了企业负担。今后重庆将实现产能1亿台、实现销售产值1万亿元,总装厂就需工人30万,零部件生产企业需工人20万。
第三,在出口上,重庆还争取到了海关总署、铁道部等方面的支持,打通了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渝新欧国际大通道。
商机
华硕带来“蛋糕”600亿 配套商加紧扩产
华硕入渝,如其笔记本电脑产能达到2000万台,预计仅产业工人就需要4万人。不少盯准零部件配套的生产商,则早已开始扩大产能,迎接即将到来的订单。
华硕配套“蛋糕”值600亿
来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笔记本电脑年产能2000万台,由此产生的配套“蛋糕”预计可达600亿元。按一台笔记本电脑6000元计算,2000万台整机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按需要采购50%的零部件计算,仅零部件采购大单就达600亿元。
“华硕落户重庆,每年给我们工厂带来至少3亿的商机。”台湾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徐杰祥说,如华硕年产量达2000万台,仅配套键盘就将带来至少6.5亿元的产值。“精元和华硕合作多年,按惯例,华硕会把40%~50%的键盘业务给我们。”徐杰祥介绍,精元在璧山的工厂年产能为1000万个键盘。惠普、宏和华硕相继落户重庆,徐杰祥说:“这要求供应商必须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这迫使我们加快市场扩张。”目前,精元新厂房已开工,一期工程完工后年产能将增至3500万个键盘。
每年洗衣费要花近2000万
据了解,电脑组装厂工人所穿的服装比较特别,需要具备一定的防尘、防静电功能。一般每人会发两套工作服,每套约50元。4万名工人能带来200万元的服装“蛋糕”。同时,按每人每周洗一套工作服、每套工作服洗衣费10元计算,每年花费的洗衣费就近2000万元。
此外,按每人每天吃0.15公斤猪肉计算,华硕4万名员工每天将消耗6吨猪肉,每年需猪肉2000多吨。重庆一家畜牧公司的负责人算了笔账,按市价16元/公斤计算,华硕每年的猪肉采购将达3500多万元。
大部分电脑生产企业,每天都会为员工配送一个水果。一个苹果约重0.15公斤,4万人每天要消耗6吨水果,按每公斤4元算,一个月买水果就要数十万元。
声音
惠普、宏、华硕在重庆如何实现协调发展?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接受本报专访时称-
三巨头聚首不会“打架” 产品出口可拼装
两三年后,惠普、宏、华硕三大巨头在重庆的电脑总产能将达1亿台。三大巨头在重庆如何实现协调发展?是否会导致激烈竞争?昨日,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政府专门成立了办公室,在物流、人力资源等方面帮助他们协调,在三巨头的货物出口时,可拼装。
今年供应商将达300家
记者:此次华硕落户重庆,对我市打造电脑基地有什么意义?
沐华平:华硕一直是各省市竞相引进的重点战略性项目。对重庆来讲,华硕来了不仅是为笔记本电脑基地建设锦上添花,关键在于引进了创新能力非常强、品质比较好的一个电脑品牌。由于华硕的零部件做得比较好,这对加快我市配套产业链的形成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目前重庆零部件产业链发展情况如何?能否满足三大巨头的需求?下一步还有什么动作?
沐华平:重庆计划要实现80%的零部件本地化生产,完全可以满足三大巨头的需要。目前,重庆的零部件厂商有200家,预计今年内将达到300家。今年零部件还将向纵深发展,将引进一些关键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此外,日本地震以后,我们正在积极筹划从日本引进关键的零部件生产,争取将部分生产基地转移到重庆,促进中日之间的产业合作。
年底每天六架货机飞出去
记者:三大巨头一旦产能快速膨胀,产品在出口时运输有无保障?
沐华平:成品是否能够很快地运出去,是品牌厂商很看重的事情。目前,重庆的出项物流通道是畅通的。最近,渝新欧国际联运大通道全线已开通,重庆造16天可抵达德国。航空方面,TNT快递每周二、周四和周六都将IT产品从重庆运往欧洲。同时,我们正在和韩亚航空、新加坡航空,以及俄罗斯航空谈判。计划到今年6月底,每天分别有一架货机飞往欧洲、美洲和东南亚;争取年底,每天有两架飞机飞往欧洲、美洲和东南亚。
存货送货三家可“拼装”
记者:除了解决运输通道问题,三大品牌的货物离开重庆时,运输方式上如何协调?
沐华平:三大品牌商都是下单给代工厂做,代工厂需要的硬盘驱动器等物资,要从全球各地调入重庆。因此,惠普、宏和华硕都要在保税区建自己的仓库。但如何结算、如何调存有利,需要协调,目前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协调产品运出去。由于产量有周期性波动,如只运一家企业的产品,不一定每天填得满,不同品牌的出品需要组合、拼装,减少因单个企业产品少而引起的波动。所以,三个企业在一起,对三个企业都有好处。
在利用集装箱方面,我们有一个创新,即在重庆生产集装箱,在交付给深圳一带客户时,可附带运些货物,集装箱生产商和货主分摊运费,双方都能节约一些成本。
物流人力政府帮企业协调
记者:三家公司虽然都落户我市,是否注册地不同?
沐华平:是的,惠普注册地在西永,结算中心注册地在保税区;宏目前注册地点在渝中区;华硕第二营运总部在高新区注册。我们目前在江北嘴CBD规划建一个IT总部基地,已经有一些IT企业将进驻。
记者:有很多方面需要协调,有没有一些组织架构的支持?
沐华平:有的,针对物流和人力资源调配,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物流办公室和人力资源协调办公室。物流办公室挂靠在市经信委,主要功能就是协调整个物流产品的组织,这是重庆的创新。人力资源协调办公室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市经信委等联合行动,帮助企业培养人才和寻找人才。
相关
IT基地转向创新驱动
来自市经信委消息称,重庆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功携手华硕,对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重庆建设1亿台笔记本电脑基地“如虎添翼”。华硕加盟,其代工商、零部件厂商也势必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进一步增强产业链资源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其实,华硕落户重庆,已吸引了众多IT知名品牌商、供应商。昨天上午,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工业公司三星、台湾第一大薄型光驱制造商广明光电、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东芝等著名IT企业,纷纷到重庆西永微电子园区、重庆保税港区等地参观。
第二,推动重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速老工业基地的“华丽转身”。
第三,有利于加快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建设,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华硕入驻还带来结算业务,这将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增添砝码。
第四,有利于重庆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华硕将形成的“制造+研发”模式,必将推动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研发能力的提升,使之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重庆由单纯的IT制造基地向“制造+研发”基地的转型,使重庆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幕后
看重创新
三年前就想引进华硕
由于华硕超强的创新能力,华硕一直是重庆梦寐以求希望引进的品牌,三年前就想引进华硕。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介绍,2008年7月,在我市举办的“聚焦台商IT行动”中,就邀请华硕发言。“当时,华硕委托重庆八达代工台式电脑,主要针对本地市场。但那时,产量很少,华硕的主要代工厂商没有来。”
沐华平表示:“首先,华硕电脑是整机和零部件一起做的代表。”在整机品牌中,华硕笔记本电脑在全球排名第六,上网本在全球名列前茅,主板产销量全球第一。华硕显卡也相当厉害,在全球名列第一。
重庆看重华硕的第二点,在于华硕非常强的创新能力。沐华平介绍,2005年,华硕W1N型笔记本电脑一举夺得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德国IF金奖的殊荣,这是该奖项开办50余年来华人品牌首次问鼎。
■背景
●2010年5月20日,华硕中国区董事长石文宏先生赴渝参加渝洽会,市长黄奇帆当日会见了石文宏先生一行,并邀请华硕入渝建立华硕重庆基地及结算中心。
●2010年8月,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率团赴台,拜访了华硕董事长施崇棠等高层,就华硕在渝设结算和下单中心进行交流。
●2010年9月17日,市长黄奇帆亲自带队赴台拜访了华硕电脑公司董事长施崇棠先生,邀请华硕高层考察重庆,共商合作机会。
●2010年11月23日~25日,华硕电脑公司全球副总裁申龙华先生受施崇棠董事长委托,率华硕电脑财务长、华硕电脑中国区董事长等一行6人赴渝考察。
●今年3月1日~4日,华硕电脑副董事长曾锵声率华硕电脑财务长、华硕电脑全球副总裁申龙华先生等一行来渝做选址前最后的考察,并就合作协议条款、进出项物流作业流程、市场营销等重点关注问题与我市展开探讨。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首席记者 孙黎明 记者 敖祥菲 实习生 王炜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