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0201器件批产贴装工艺试验
日期:2011-04-01 07:42  点击:377
摘 要:  0201器件的准确贴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焊膏印刷,器件贴装及再流焊工艺,本文通过不同类型的焊膏及器件贴装工艺试验,
及造成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0201,焊膏,器件。
1.      引 言
0201器件批量性贴装的工艺试验包括焊膏印刷,器件贴装及再流焊接等工艺参数。
通过焊盘设计的确定,贴装设备的评价及组装工艺过程的分析等手段,对0201器件批量性组装的认识可概括如下;
l        在试验中,建议采用两种焊盘尺寸(阻焊膜定义焊盘)。
l        能胜任0201器件的贴片机贴装精度(器件与焊盘边沿对准性)接近0.004"及可接受的贴装缺陷水平。
l        为达到低缺陷率,严格调整好贴装高度与焊膏图形位置的关系,建议贴装设备具有高品质的控制贴装高度能力。
l        再流焊工艺过程,保温平坦时间短,峰值再流温度低有助于减少器件的扭动。
图 1 0201器件焊装试验样板
(双面拼板,印制板数量4块,板面按蜂窝电话要求设计)
 
 
2.      焊装试验样板的设计
如图1所示0201焊装试验样板是布有贴装焊盘图形的双面印制板,外形尺寸为5×7"×0.030",印制板数量4块,板面按蜂窝电话要求设计。0201器件焊盘采用两种焊盘设计方案(U焊盘,H焊盘),印制板A,B采用U焊盘设计,印制板C,D采用H焊盘设计。另外,印制板A,C测试0201器件/0201器件间距(0.006,0.008,0.010"),印制板B,D测试0201器件/其他器件间距。0201/0402器件测试使用相同间距(0.006,0.008,0.010"),0201/CSP-SO8器件测试使用0.008间距。焊膏印刷模板厚度0.005",窗口面积与窗口壁面积比(AR);U焊盘0.60;H焊盘0.74。
试验样板顶面含5,728个贴装位置,其中0201为5092个;0402为624个,SO8   为8个,CSP为4个位置。0201电阻分别由两个供应商供给,0201电容也是分别由两个供应商供给,使用同一贴装程序进行贴片。
3.      试验过程
本试验选用三个供应商提供的免清洗焊膏,焊膏组分金属含量为90-92.25%,金属颗粒度25-45μm。电铸成形模板厚度为0.005"。模板窗口与焊盘尺寸比=1.1。
试验在标准SMT组装线上完成,由印刷机,贴片机及九温区的再流焊炉组成。试验过程中,使用自动测量系统测量焊膏印刷图形的面积,焊膏量及高度,并计算印刷焊膏量的CPK值。在印刷,贴片及再流焊各道工序后进行人工检查。每种焊膏至少进行35块印制板的焊装试验,贴片总数量0201器件超过555,000,0402超过68,000。
4. 试验结果与讨论
表 1 焊膏印刷试验结果
 
印后数据分析,如表一所示;试验选用的焊膏分别印刷在U焊盘/H焊盘上,焊膏的平均高度0.0055"(0.005"厚模板)。U焊盘的焊膏平均印刷量的转移比为65-70,H焊盘为84-89。AR值愈高,则焊膏印刷量的CP值愈高。在进行光学检查,所有试验样板没发现漏印或桥接缺陷,表示整个印刷试验过程在控制之中,器件贴片对准性,X/Y轴向非对准不超过焊盘宽度20%。
图 2 显示器件漏贴,器件贴上后,未被粘着固定。
 
 
贴片后检查暴露器件漏贴是主要缺陷。从图2所示贴漏器件的焊盘,说明器件已贴在焊膏层上,但没有被粘着固定。
U焊盘再流焊后检查分析。从图3所示由A供应商提供的焊膏,再流焊后存在5种缺陷;器件遗漏,billboarding,桥接,碑立及离盘。其中器件漏贴与碑立是主要缺陷。与供应商B,C相比较,供应商A明显存在更多的器件漏贴与碑立缺陷。(在以前的焊膏研究中,焊膏B的粘着力明显大于焊膏A。粘着测试按IPC-TM-650标准,粘着力测试时间为8个小时)。由此器件漏贴的原因可能是焊膏的粘着力较低所致。
 
图 3 焊膏A再流焊后5种缺陷,其中器件漏贴与碑立是主要缺陷
 
 
从图3也可见,0201电阻的漏贴缺陷比0201电容多,可能是这两种器件的高度与重量的不同。
从图4所示;器件贴片前,焊膏的平均高度为0.0055",0201电容器的平均高度是0.012",电阻器的平均高度是0.009"-0.010"。电容的器平均重量是0.00028g,电阻器平均重量是0.00014g。在贴片过程中,0201电阻器将有2/3的实体嵌入焊膏层,0201电容器仅1/2的实体嵌入焊膏层。因此当空气冲击或印制板的运动,在焊膏层中的0201电容器更容易偏离其原来位置,造成器件漏贴的缺陷。
图 4  焊膏贴装0201器件的位置
嵌入高度不足,0201电容器要比电阻器更容易偏离正确位置。
 
 
 
关于焊膏桥接缺陷,焊膏B,桥接98%来自0.006"器件间距,焊膏
A/C,桥接100%来自0.006"器件间距。最大原因是焊膏B印刷时,印刷量较多。
 
0201电容器遗漏缺陷,焊膏C大于焊膏A。

图 5 焊膏A缺陷分布,

H焊盘与U焊盘类同,焊膏A的器件遗漏明显大于其他焊膏。

 
 
 
H焊盘再流焊后缺陷分析(图5所示),说明与U焊盘类同的缺陷趋势。焊膏A的器件漏贴明显大于其他焊膏。且0201电容器的缺陷大于0201电阻器(器件供应商C尤为突出)。焊膏B的桥接缺陷大于其他焊膏。
U焊盘与H焊盘的比较;所有缺陷的概率两种焊盘不存在大的差别。
原因是H焊盘的尺寸大于U焊盘。
焊膏的比较;由图2所示,与器件类型无关。焊膏B试验得到的结果显示最低的缺陷率,焊膏A最高的缺陷率,这可能是焊膏印刷层不同厚度所致。
基于上述试验,在印刷机停机超过5分钟后,焊膏将显示放送流动的现象。解决方法;在达到一致均匀的印刷之前,必需先印刷工艺板。焊膏C与焊膏B相比较少出现这类问题。
器件不同类型。如表3所列;对不同类型的器件比较,0201电阻器比0201电容较少出现缺陷,从器件供应商C提供的器件缺陷将比器件供应商大两倍之多。
另一项试验的目的是了解不同供应商提供的0201电容器与缺陷率的关系;使用不同的贴装设备,从4个0201供应商(A,C,E,F)取得5种类型的电容器进行测试。从供应商C取得两种类型的器件测试,编号为‘器件C(1)’,‘器件C(2)’。‘器件C(2)’的差别仅仅是器件与仓口间有一小的间隙。在本试验中使用23块测试拼板。5种类型的电容器贴装在拼板A,C。共贴装82,800个器件,每种类型电容器贴装16,560个。
图6 吸持器件缺陷与器件类型及供应商的关系。
 
各种类型器件的缺陷在表4及图6中列示;从图表中可见;缺陷有三种主要形式,漏吸,垂直方向吸持器件,摄像机识别误差。所有类型器件没有发生器件掉落。结果;器件A显示最好的吸持性,在器件吸持过程中,器件C(1)与器件C(2)间的仓口尺寸差别有一些改善,但此改善并不明显。
表 4 0201电容器的吸持误差
 
表5 再流焊后的缺陷数(按器件类型分)
表 6 最终器件测试排序
 
图7 再流焊后缺陷数
(不同器件类型,供应商间的比较)
 
再流焊后,测试全部印制板,缺陷数在表5与图7中列示。可知,器件F与器件C(1)的缺陷率低于100DPMO。由器件吸持与再流焊的综合结果比较如表6所列。
5.  结 论
在本试验中,专用于0201器件设计的试验样板有5,000个0201器件贴装位置,1,400个0402器件位置,0201器件的焊盘间距有0.010,0.008,0.006"对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免清洗焊膏与器件进行评估。对一些重要的工艺参数进行祥细研究分析,如焊膏印刷,器件吸持/贴装,再流焊工艺。根据本试验结果得;0201电容器的缺陷水平高于0201电阻器。较高粘着力的焊膏在器件贴装焊接过程中显示
较低的缺陷率。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1/27 06:36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