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供应商网配图
台海网11月22日讯 鸿海与富士康股价双双重挫,跌幅令人胆战心惊。投资人都在问:“鸿海到底怎么了?”这个问题亟待郭台铭解答!电子业进入冰河期,鸿海这个身躯庞大的帝国,如何度过最严寒的冬天?郭董的苦战才要开始!
据台湾媒体报道,郭台铭的闷,是有原因的。身为电子一哥的鸿海,光11月至今,就被外资卖超近20万张,名列卖超排行榜第一。即使母公司或合并财报,都交出亮丽成绩,前三季每股纯益达6.18元,但是在景气低迷,以及外资持续调降评等阴影笼罩下,鸿海股价像坐溜滑梯般,总计自去年高点至今,已跌了74%;若计算520马英九上任以来,鸿海本身市值少5000亿元(新台币,下同),集团市值也大幅蒸发1.23兆元,跌幅高达67.5%。
但是,股价与业绩的不同调,确实让投资人心中不断盘问着:鸿海与郭台铭,到底怎么了?
困境一/扩张过快 寒冬来临压力最大
提升市占率,向来是郭台铭的最高指导方针,扩充再扩充,在大陆不断地圈地设厂,一出手就是上亿元台币的投资,这是过去两年,经常看到的新闻。但是,其眼花撩乱的速度,恐怕连郭台铭自己,都会讶异自己在大陆已经设置超过20个生产工厂,员工人数突破60万人。
困境二/富士康失血过多 获利贡献锐减
另外一个郭台铭头痛的根源,就是富士康。去年,富士康贡献了鸿海将近两成的获利,但好景不常,今年上半年的税后纯益只有1.42亿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3.42亿美元,硬是少了2亿美元,也让鸿海认列富士康的获利,一下子就少掉新台币46亿余元。
困境三/大客户下小雨 鸿海下起暴风雨
但是,今年开始,戴尔的获利大幅滑落,让外界担心全球计算机需求,是否亮起红灯。此外,虽然惠普获利还好,但近来也传出,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祭出缩减人力的大旗,将在全球裁员2.4万人。
大客户财报不佳,鸿海自然也不好过,若再归结原因,包括宏、华硕这些靠着小笔电热卖才能维持成长性的公司,在桌上型计算机逐渐被笔记型计算机取代的潮流下,笔记型计算机业务较差的鸿海,自然得面临更沉重的考验。
困境四/集团研发实力仍待加强
一位笔记型计算机ODM厂的总经理表示,虽然不意外鸿海拿到笔记型计算机订单,但是业务要急速成长也不大可能。他表示,鸿海虽然在零组件的研发能力很好,但是对于系统,研发资源与能力还不够,“这是郭台铭必须补强的。”
困境五/创业精神能否继续维持?
在管理上的优势,过去鸿海无人能出其右,但如今比较令人担心的是,鸿海的创业精神能否继续维持。事实上,这几年来,鸿海主管与员工的口袋都已满满,能否继续维持拚斗精神,恐怕是郭台铭最需要担心的事。尤其是郭台铭放手的那段时间,老郭不时上综艺版面,主管的心情难免出现动摇,再加上内部争权夺利及山头主义,似乎已让鸿海陷入苦战。
对策一/固守本业 非核心不做
过去成就鸿海高本益比,以及高营收成长的成功条件,在金融海啸席卷之下,如今反而是造成鸿海困境的根源。为了稳住江山,鸿海已启动许多对策,要用实际行动对抗严峻景气。
对策二/不顾广达、仁宝抽单 进军NB市场
过去鸿海忌讳的是像广达、仁宝等大厂,都还采购鸿海很多的零组件,但如今这些笔记型计算机大厂,每一家都在做垂直整合,范围从塑料射出成型、模具、机构到连接器等零组件,而这些全部都是鸿海集团的主力产品,例如广达集团在机壳的自制率上就已提高到五成,仁宝也积极扩充机构件的投资,相对地就降低向鸿海集团采购的比重,既然客户都自己做零件,鸿海跨入笔记型计算机,似乎也有充分的正当性。
对策三/当局护盘抑或鸿海出手买自家股票
虽然鸿海已明确说明,对于跌跌不休的股价,不会买自家股票护盘,但许多法人却一致认为,四个月内戴尔创办人兼执行长麦可戴尔(Michael Dell),两度从口袋里掏出一亿美元,买回近450万股与490万股的自家股票,对回锅执行长的前景深表信心。“这或许才是郭台铭该有的霸气,告诉大家,我回来掌兵符,鸿海的股票没有问题。”对于投资人来说,一旦郭董出手买自家股票,就是一个很具参考价值的指针。
把时间拉回2000年,当时全球面临网通泡沫,鸿海利用美国多家组装厂放慢投资脚步时,用最弹性灵活的策略,趁机抢占代工大饼,也造就了鸿海目前世界第一的地位,如今,外在环境更为恶劣,鸿海是否能够维持当年身段,再创奇迹,就有赖郭台铭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