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一度备受热捧,说到底是因为补贴数额接近天文数字。如今落魄,无非是因为光伏产业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发挥建设性的关键作用。 如今,再度吹风对光伏的扶持政策,最受关注的还是补贴的钱给谁,这很关键,补贴给技术革新是根本,给光伏产业是浪费,而直接给光伏企业,恐怕不是愚蠢就是居心不良了。
现实:像是一场烟火,砰的一声上了天,落下来的全都是灰!
根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9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已经停产,仍在生产的企业只有5家,而开机率也在不断下降。
企业裁员、破产、跑路,已非新闻。据报道,记者采访的20余位业内人士中,欲言又止者众。一位公司高管近来被媒体弄得不胜其烦,“真是该说的都说了,问题就摆在那里,就看有没有勇气和方法去解决了。”浙江开化县某管理部门负责人在电话里不愿多说半句,“都停产了,咱们就静观其变吧,好不好?”叹息一声,挂断电话。
这样观望和回避的态度反映可业界的焦虑情绪,“这多像是一场烟火,砰的一声,上了天,落下来的全都是灰!”海润光伏总裁杨怀进的形容已成媒体的茶余谈资。
催化剂:谁吹大了泡泡,谁绑架了谁?
烟花美丽,却是片刻绚烂。然而是谁吹大了光伏产业的泡泡,政府、银行、企业,在这多方的利益链条中,又是谁绑架了谁?
学界和媒体的普遍观点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对产业的“催肥”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推手;而另一方面,以江西新余的赛维和江苏无锡的尚德为例,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当问题来临时,对地方就业和地方财政形成了不小的威胁,他们自然也会耍起“大而不能倒”的花招。
然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谈不上谁绑架谁”,这只能用“中国特色”来解释,“事情都是环环相扣,假如没有政府支持,新兴企业很难在地方有大起色;假如没有银行输血,企业很难大肆扩张;假如没有政府的影响,银行哪有那么大胆子……”这些“假如”似乎说明了各方错综的利益关联。 正是这样国家管理部门的缺位,地方政府的越位造成光伏的困境。
期待:顺应市场原则,让该死的死,能活的活!
好在,在1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措施的最后一条,便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完善电价定价机制和补贴效果考核机制,提高政策效应。”
发展目标是好的,光伏产业如果真能实现自由竞争,让市场来选择优胜劣汰,那么还是会有好的前途的。就如页岩气的革命首先在美国获得成功,得益于美国实行市场化的油气开发体制,政府对投资者没有资质、规模、能力等方面的准入限制,用市场竞争即可获得页岩气开发权。在8000多家大中小油气公司的参与中,7900家中小企业才是这场盛宴的主体。
中国光伏的发展也应减少政府干预,顺应市场原则,让该死的死,能活的活!
未来:钱应该投向科研,而非盲目的救企业
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是,国家是否应该投入巨额的补贴?如果要补贴,钱给谁?
光伏产业需要国家补贴,这是欧盟、美国等的普遍做法。对光伏产业这样的新兴产业来说,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人会去做。正如前面讲到的,国家补贴不能代替市场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不能因为国家补贴的存在,令市场机制失去弹性。
这时钱补贴给谁就显得尤为关键,现在的共识是,国家直接补贴光伏制造企业是直接干预市场竞争,有违公平原则,同时也会带来贸易争端。因此,有观点认为,国家应扶持光伏产业而非光伏企业,这种观点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小编却以为,从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问题的角度,理性一点儿说,中国的光伏技术远未成熟,光伏发电的普及应该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现在需要做的是创新技术以及培育产业,所谓的产业发展如果不建立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永远不能获得质的突破,因此,钱应该老老实实花在研发上,用于技术进步。
总之,光伏的补贴,给技术革新是根本,给产业是浪费,而直接给光伏企业,那不是愚蠢就是居心不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