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罗亮
从两万元起家,到现在年销售额逼近400亿美金,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厂商,华为一直以来都是外界颇感兴趣的话题。华为低调,它的创始人任正非更低调,过去20多年里几乎看不到他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但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是,华为成功了。
为什么华为成功了?难道背后有神秘的力量?西方人质疑、猜忌,媒体也在企图“揭秘”,并且极尽渲染,即使是华为的一些员工,也从未停止过好奇与怀疑。最新出版的一本书《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尝试性地进行了总结。
华为成功的秘密
任正非说:“我们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资源,我们除了拥有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一切进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在别人。”“制度与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不是上帝……”这即是华为成功的“神秘力量”。
“我可以告诉你,释放出我们10多万员工的能量的背景是什么?就是近20年来,华为不断推行的管理哲学对全体员工的洗礼。如同铀原子在中子的轰击下,产生核能量一样,你身上的小小的原子核,在价值观的驱使下,发出了巨大的原子能。”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的作者表示,20多年后的今天,回头审视任正非的一系列讲话、观点,让人感到惊异的是,他的基本思想从未改变过,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正如任正非所言:“是什么使华为快速发展呢?是一种哲学思维,它根植于广大骨干的心中。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文化。并不是什么背景,更不是什么上帝。”
任正非说:“这就是华为超越竞争对手的全部秘密,这就是华为由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三个根本保障’。”
为何不上市
与华为的竞争对手们不同,华为过去25年里一直在回避资本市场的诱惑。
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披露,几年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率领一个机构投资团队访问华为总部,但任正非并没有出面回见。事后,罗奇有些失望地说:“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队。”
任正非对此事的回应是:“他罗奇又不是客户,我为什么要见他?如果是客户的话,最小的我都会见。他带来机构投资者跟我有什么关系呀?我是卖设备的,就要找到买设备的人……”
任正非还在其他场合对这个话题有过回应,他认为不上市才能保证华为的战斗力。
任正非说:“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对员工本人也不见得是好事,华为会因此而增长缓慢,乃至于队伍涣散;员工年纪轻轻太有钱了,会变得懒惰,对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不会有利。”
为此,华为要求“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危机感,基层要有饥饿感”。
不过,不上市的背后其实是一盘更大的棋。“不上市,就可能称霸世界!”任正非私底下这么说。
未来会倒下吗
过往的20多年,华为活下来了,华为的许多同行却倒下了,那些貌似“战无不胜”的“巨无霸”企业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常见的情形是:几乎毫无征兆地从正午的辉煌急剧地走向没落。AT&T如此,朗讯如此,摩托罗拉如此,下一个是谁?
过去20多年,华为围绕“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艰苦奋斗,迈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但是随着组织的不断扩大,员工的富有,文化的稀释,华为未来的挑战也无疑是严峻的。
任正非反复说:“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一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素描任正非
20多年来,任正非思维的兴奋点几乎从没有离开过华为。
一个44岁才开始经商的男人,一个几近白手起家的知识型前军人,一个从来都不甘居人后的理想家,一开始就给自己和华为确立了高不可攀的标高。为了一种使命感,他付出了全部的身心。他没有文娱、体育的任何一项爱好,唯一的嗜好就是阅读和思考,他也没有政界商界的任何朋友,可以说他几乎没有朋友,从学校到部队到华为。但他却善于交流,从国内到国际,经济政治外交,无一不侃侃而谈。但这一切,也都脱不开对华为的思考。
冒险而不赌博
冒险是企业家的特质之一。但冒险不等于赌博,赌博是一种智力游戏,靠的是聪明、直觉,还有运气。任正非说,人天生都有赌性,但我必须遏制自己,必须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到拉斯韦加斯的赌场去玩,任正非宁可到处看看,也绝不会去尝试一把。他笑言:“我怕陷进去……”
居安思危
当华为成为一家世界级公司时,任正非居安思危——
“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把指挥所建到听得到炮声的地方,把计划预算核算权力、销售决策权力授予一线,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打不打仗,后方决定;怎么打仗,前方说了算。由前方指挥后方,而不是后方指挥前方。机关是支持、服务和监管的中心,而不是中央管控中心。”
“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焦虑警醒
任正非是那种典型的“焦虑症患者”。他无数次地警告公司的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繁荣的背后,都充满危机,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必然的特性,而是处在繁荣包围中的人的意识。”华为“一天不奋斗,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思科、爱立信、阿尔卡特,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严酷的事实”。
“不要把我想得多么高尚”
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中,任正非道出了华为员工持股制度的产生过程:“我创建公司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那时我还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仅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要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创立之初我与我父亲相商过这种做法,结果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在(20世纪)30年代学过经济学。这种无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开放到如此鲜艳,成就了华为的大事业。”
任正非坦陈:“不要把我想得多么高尚,我要是当初选择做房地产,地是我跑关系拿的,款是我找门路贷的,风险主要由我承担,我为什么要把股权分给大家?华为是科技企业,要更多的聪明人,有理想的人一起做事,所以就只能一起抱团,同甘共苦,越是老一代的创业者和高层领导干部,越要想到自觉奉献,只有不断地主动稀释自己的股票,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华为的事业中一起奋斗……”
和谐共存
思科起诉华为案结束的第二年,美国微软公司总裁鲍尔默到深圳华为总部拜访任正非,开门见山地提议:希望华为不要参与到针对微软的反垄断阵营中。任正非答:反垄断是政府的工作,有利于创新,也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消费者,但这不是华为的职责,华为也没有这个实力。任正非清楚,华为正是靠反垄断击退了思科的强势诉讼,这是为生存而战。但华为不会主动地反垄断。我们为什么不能同时在两把伞下待着呢,左手举着微软的伞,右手举着思科的伞,你卖高价,我低一点,也赚了大钱。我打倒了你,太阳晒得我满身大汗,汗水又浇肥了我脚下的小草,小草以低价侵占我的地盘……我才不吃力不讨好呢!
开放的心态
关于华为的开放,任正非说:“华为不可能回避全球化,也不可能有寻求保护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因此,华为从一开始创建就呈全开放的心态。在与西方公司的竞争中,华为学会了竞争,学会了技术与管理的进步。因为,只有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才是国际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华为自豪感才是职业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品牌意识才是成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