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陕西雄厚的科教资源与滞后的经济实力并存,被称为“陕西现象”。如今,代表先进技术、巨额投资、产业带动的“三星效应”,见证了陕西各种资源优势的“聚变”。
三星项目落户陕西
世界经济低迷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三星电子在陕西启动“重磅”投资,除了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蛋糕诱人”,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产业承载能力的“聚变”是主要因素。
三星电子在西安投资的项目,生产20纳米以下级的闪存芯片,这一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而中国在这些IT产品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比例占到了40%左右。
分享中国市场机遇的项目为何落户陕西西安?三星电子首席执行官、副会长权五铉说,西安是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西安周边有许多三星电子的主要客户,西安的区位优势可以使三星迅速而高效地应对客户需求。
西安的产业发展优势更为突出。三星电子专务金容宽表示,西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基地,人才资源雄厚,每年有近2万名IT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十分有利于IT企业发展。此外,西安还有稳定可靠的水、电、天然气资源和便捷的现代交通,这是发展芯片产业的基础。
“吸引三星项目落户,陕西的科教优势功不可没,再一次打破了让人尴尬的‘陕西现象’。”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红专说。
陕西是我国名列前茅的科教大省,拥有80多所高校、近千家科研机构、100多万科技人员,但陕西经济总量曾长期在全国排名靠后,科教优势与经济滞后的巨大落差被称为“陕西现象”。
“如果没有相应的能源供应、交通保障、生态环境和高效率的政府服务,孤立的科教资源难以成为经济优势。”陕西省社科院金融投资专家谷孟宾说,“经过西部开发十多年的能量积蓄,陕西诸多资源优势实现‘聚变’,才成为产业发展优势。”
“陕西速度”显示抢抓机遇意识
三星项目从今年4月签约到9月开工,仅仅用了5个月。权五铉说:“如果要给筹备工作打一个分数的话,我一定给100分。”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介绍,三星项目签约后,陕西省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由省市主要领导组成,同时在省发改委设立专门办公室,形成了最大合力。
三星项目征地拆迁涉及7个村、3000多户群众,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短短5个月就顺利完成拆迁;三星项目审批涉及国家十多个部门,在各部门积极配合下,8月底通过批复核准;承载三星项目的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从6月份启动申报到9月份获批,只用了88天。魏民洲说:“半导体存储器是‘速度为王’的产业,时间要求严格,我们的筹备工作创造了新的‘陕西速度’。”
三星电子专务金容宽说:“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给予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持,中央政府也给予了很大鼓励,使三星项目能够提前完成审批投入施工建设。”
记者了解到,除了项目筹备的“陕西速度”,此前争取三星项目落户的积极努力,更是显示了陕西的机遇意识。
在项目考察中,三星电子先后派员4次来到西安,西安的招商团队高效率地回复了1000多个问题,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主要领导也参与会谈,答复相关问题。
赵红专说,因为常常“醒得早、起得晚”,陕西曾错失了很多发展机遇,此次成功吸引三星项目,表现了陕西上上下下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
“产业高地”优化陕西经济结构
三星项目的带动效应,将对陕西加快转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强大“冲击波”。
美国空气化工是世界最大的工业气体产品公司之一。三星宣布西安的投资计划后,空气化工西安分公司4月份即告成立,将向三星工厂在内的客户提供服务,未来几年在西安的预期投资超过2亿美元。
赵红专介绍,三星项目一期投资达产后可形成660亿元年产值,同时将吸引160多家配套企业进驻,由此形成的产业集群将很快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
西安市市长董军说:“随着三星项目进驻,西安信息产业收入有望从2011年的780多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0亿元。”
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说,能源重化工占陕西工业经济的50%以上,三星项目落户将使电子信息产业真正成为陕西工业支柱产业,有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幅提高。
娄勤俭说,陕西有一大批电子信息科研机构和企业。三星项目落户后的带动和辐射,会使上下游企业都能享受到更便利的配套环境,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工艺,最终形成区域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赵红专说,三星项目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远远领先于目前国内企业,项目投产后,70%的技术工程师将在当地招聘,再加上三星带来的创新意识、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有利于我们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