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配套企业自身而言,是否西进取决于产业环境、市场容量和新设厂的成本权衡。给仁宝和纬创做配套的台湾尚达集团成都设厂筹备处负责人张承平坦承,“如果仅有一家客户到西南设厂,我们肯定不愿意跟着过来。”
而这一忧虑如今显然已不是问题,按照四川省规划,到2013年四川产的各类电脑产能有望达到8000万到1.3亿台。张承平说,核心配套企业与IT巨头合作多年,整个链条也属于半封闭状态,如果不跟着市场转移,改做其他业务的成本会更大,“所以我们也来了”。
以富士康平板项目为例,今年上半年四川共引进20家富士康核心及关键配套企业,协议投资总额约46.6亿元。同时,为了实现今年8月仁宝、纬创成都基地投产的目标,成都、遂宁、内江、绵阳、眉山、乐山等有关市掀起了促进配套企业来川落户的新高潮,也成功引进巨腾、奂鑫、志超、加百裕等94家核心及关键配套企业。
成都市双流县官员表示,配套产业链转移是一项很大的系统工程。早在2010年底,双流就梳理过仁宝等项目的核心产业链,约有200~300家核心配套企业,首批计划是盯住其中的62家重点企业。
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116家电子信息配套企业签约四川,涉及行业包括显示设备、电池模组、机壳模具、连接器、测试设备、物流配送等平板和笔电配套等完整产业链要素。同时,各地还有储备目标企业近200家,正在积极跟踪促进。
汤继强认为,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巨头的入驻,还激活了成都本土配套企业的基础,促使其加快换代升级。截至目前,成都市已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1382家,其中制造业(规模以上)489家,涵盖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计算机制造、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等领域;软件企业893家(通过双软认证),涵盖了行业软件、数字娱乐、信息安全等领域。
有资料显示,仅英特尔成都公司一家的省内外配套企业就超过300家,现在富士康、戴尔、联想、仁宝、纬创等一大批产业化巨头来蓉,除自身具有极强的整合能力之外,也会带动1000家以上的配套企业,再加上原有的长虹、九洲等四川省的其他企业,共同构筑起一个由数千家规模以上企业组成的产业群。在地域上,除原有的成(都)、德(阳)、绵(阳)以外,乐山、眉山、资阳、遂宁、南充、内江等都被激活和带动起来,呈现出主营与配套相结合、相协调的“立体构建”的生动发展态势。
“这是成都IT产业发展的特点,也是四川IT产业发展的特点,从最近10年的IT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们是在已经有了一定产业基础上的 ‘立体构建’,是新进的与原有的相促进、共发展的特点,是引进带动、提档升级取得巨大成功的生动实践”,汤继强说。
成都雄起助力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换代
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此前曾透露,到2015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有望主营收入超过1万亿元,目前仅有江苏和广东两地属于“万亿俱乐部”成员。
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四川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销售产值是1440.12亿元,增幅为45.3%,全国排名第九位。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其增长幅度将近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