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产业转移效应正在显现:随着IT企业巨头的迁移落户,地处西部的成渝地区正在改变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格局。
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成都市出口便携式电脑242.94万台,全部为平板电脑,出口金额为10.29亿美元,约占该市出口总额的16%;而重庆便携式电脑出口量达242.7万台,出口金额为8.4亿美元,占该市出口总量的20%。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同期成都便携式电脑出口的数据几乎为零。随着鸿富锦公司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仁宝、纬创等IT企业的陆续投产,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放量增长,预计全年成都市出口便携式电脑将超过2000万台。
而重庆的笔记本电脑生产能力更是发展迅猛,以“垂直整合”模式先后引进惠普、宏碁、华硕等多家品牌厂商,从打造“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发展到打造“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最近又提出“云端计划”。
升级后的重庆IT产业生产规模将拓展到2亿台。其中,笔记本电脑产能1亿台;台式电脑的产能2000万台;成像打印设备的产能2000万-3000万台;交换设备产能200万-300万台;显示器产能3000万-4000万台;再加上路由器等电子设备。
而在今年年初,成都市市长葛红林也表示,预计到今年10月,成都将形成1亿台电脑生产能力,其中平板电脑72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2800万台。目前品牌商戴尔、联想已经落户成都。
正是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大潮下,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表示,一个足以改写全球IT业版图的“中国电子谷”正在成渝经济区悄然崛起。目前,全球每两台电脑所用CPU中就有一台“成都造”,未来,全球2/3的iPad来自成都,全球1/3的笔记本电脑出自重庆。
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全球主要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商、代工商已经在这一区域落户。虽然成渝两地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着竞争,为此还掀起过“口水战”,但是,跳出成渝之间的竞争,不论谁将是龙头,谁的分量更重,这个区域已然崛起。
实际上,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数据显示,IT产业带动了成渝两地出口的大幅增长。
成都市商务局数据显示,1-5月该市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8.76亿美元,同比增长16.05%。其中出口64.04亿美元,增长8.03%。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继续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位。而重庆市外经贸委的数据显示,1-5月重庆实现进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79.3%;其中出口41.8亿美元,同比增长78.4%,进口32.2亿美元,同比增长80.4%,进出口增幅列全国第二、西部第一。 李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