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慧慧 深圳报道
围绕代工业的核心——成本,“老大”富士康和“老二”伟创力的不同解答,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过去三年,如果说富士康的挑战是为了应对成本极致追求带来的企业形象危机,那么伟创力需要面对的则是实实在在的经营压力。伟创力2008财年亏损6.8亿美元,2009财年更是巨亏61.35亿美元,2010财年也仅录得1859万美元的微弱盈利。
直到刚刚结束的2011财年,伟创力才稍稍喘了口气,其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1年财报显示,其收获了同比30倍的净利润增长,达到5.96亿美元。
与富士康依靠规模和成本制胜的“快生活”相比,伟创力走出亏损的路径则是,试图摆脱苛刻而很难赚钱的“苹果们”,转道产品周期相对缓慢、规模更小但利润相对优越的升级产品。
6月2日,伟创力深圳福永厂区生产设备厂长黄富坤向记者强调,公司从去年以来的淡出消费电子的思路,今年更为强化了,“从重视诸如苹果、戴尔等规模大但生产和销售周期短的PC、消费电子产品,转向了单次量小但生命周期更长的通讯、医疗电子、大阳能等产品”。
处于食物链底部的伟创力试图证明:“少即是多”也可以适合代工业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