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装周期。指完成一个贴装过程所用的时间,它包括从拾取元器件、元器件定心、检测、贴放和返回到拾取元器件的位置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
贴装率。指在一小时内完成的贴装周期数。测算时,先测出贴装机在50mm×250mm的PCB板上贴装均匀分布的150只片式元器件的时间,然后计算出贴装一只元器件的平均时间,最后计算出一小时贴装的元器件数量,即贴装率。目前高速贴片机的贴装率可达每小时数万片。
生产量。理论上每班的生产量可以根据贴装率来计算,但由于实际的生产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与理论值有较大的差距,影响生产量的因素有生产时停机、更换供料器或重新调整PCB板位置的时间等因素。
·适应性:适应性是贴装机适应不同贴装要求的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能贴装的元器件的种类。贴装元器件种类广泛的贴装机,比仅能贴装SMC或少量SMD类型的贴装机的适应性好。影响贴装元器件类型的主要因素是贴装精度、贴装工具、定心机构与元器件的相容性,以及贴装机能够容纳供料器的数目和种类。一般高速贴片机主要可以贴装各种SMC元件和较小的SMD器件(最大约25×30mm);多功能机可以贴装从1.0×0.5mm~54×54mm的SMD器件(目前可贴装的元器件尺寸已经达到最小0.6×0.3mm,最大60×60mm),还可以贴装连接器等异形元器件,连接器的最大长度可达150mm。
贴装机能够容纳供料器的数目和种类。贴装机上供料器的容纳量通常用能装到贴装机上的8mm编带供料器的最多数目来衡量。一般高速贴片机的供料器位置大于120个,多功能贴片机的供料器位置在60~120个之间。由于并不是所有元器件都能包装在8mm编带中,所以贴装机的实际容量将随着元器件的类型而变化。
贴装面积。由贴装机传送轨道以及贴装头的运动范围决定。一般可贴装的PCB尺寸,最小为50×50mm,最大应大于250×300mm。
贴装机的调整。当贴装机从组装一种类型的电路板转换到组装另一种类型的电路板时,需要进行贴装机的再编程、供料器的更换、电路板传送机构和定位工作台的调整、贴装头的调整和更换等工作。高档贴装机一般采用计算机编程方式进行调整,低档贴装机多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调整。
⑸ 贴片机的工作方式和类型
按照贴装元器件的工作方式,贴片机有四种类型:顺序式、同时式、流水作业式和顺序-同时式。它们在组装速度、精度和灵活性方面各有特色,要根据产品的品种、批量和生产规模进行选择。目前国内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里使用最多的是顺序式贴片机。
所谓流水作业式贴装机,是指由多个贴装头组合而成的流水线式的机型,每个贴装头负责贴装一种或在电路板上某一部位的元器件,见图6.25 (a)。这种机型适用于元器件数量较少的小型电路。
顺序式贴装机见图6.25(b),是由单个贴装头顺序地拾取各种片状元器件,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电路板,由计算机进行控制作X-Y方向上的移动,使板上贴装元器件的位置恰位于贴装头的下面。
同时式贴装机,也叫多贴装头贴片机,是指它有多个贴装头,分别从供料系统中拾取不同的元器件,同时把它们贴放到电路基板的不同位置上,如图6.25 (c)所示。
顺序-同时式贴装机,则是顺序式和同时式两种机型功能的组合。片状元器件的放置位置,可以通过电路板作X-Y方向上的移动或贴装头作X-Y方向上的移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两者同时移动实施控制,如图6.25(d)所示。
图6.25 片状元器件贴装机的类型
在选购贴片机时,必须考虑其贴装速度、贴装精度、重复精度、送料方式和送料容量等指标,使它既符合当前产品的要求,又能适应近期发展的需要。如果对贴片机性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就能够在购买设备时获得更高的性能-价格比。例如,要求贴装一般的片状阻容元件和小型平面集成电路,则可以选购一台多贴装头的贴片机;如果还要贴装引脚密度更高的PLCC/QFP器件,就应该选购一台具有视觉识别系统的贴片机和一台用来贴装片状阻容元件的普通贴片机,配合起来使用。供料系统可以根据使用的片状元器件的种类来选定,尽量采用盘状纸带式包装,以便提高贴片机的工作效率。
如果企业生产SMT电子产品刚刚起步,应该选择一种由主机加上很多选件组成的中、小型贴片机系统。主机的基本性能好,价格不太高,可以根据需要选购多种附件,组成适应不同产品需要的多功能贴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