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面临的抉择并非个案。
自2007年底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经济结构调整的潮流,500强企业纷纷将产业转移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在中国,IT制造业形成从沿海往西部转移的趋势。
“巧合”的是成都的闪电接力:多家IT制造业的大佬,几乎在同一时刻选择了这座城市。
2010年从9月14日到11月23日,短短两个多月,戴尔、仁宝、联想、纬创、奇宏等企业先后宣布在成都设立基地;德州仪器、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相继在成都正式投产;其间,成都还与新加坡新川科技园、澳新银行等签署合作协议。
“过去认为到西部开厂是‘梯度转移’,把低端产业从沿海转移到西部,但我们做的是‘反梯度转移’,就是‘弯道超车,直奔高端’,直接引进高端产业。”对于蜂拥而至的产业转移浪潮,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这样诠释成都的接力计划。
成都情缘
对于成都的闪电接力,人们试图寻找各种原因。
“多年的发酵、积累,终于形成井喷。”汤继强如此形容成都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
这种积累一方面是硬件环境的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软实力”的厚积薄发。
“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瞠目结舌”。这是去年10月29日联想集团宣布在成都设立产业基地时,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对成都的评价。根据联想与成都市政府签署的协议,该公司将在成都建设包括生产、研发、销售运营三个中心为一体的联想(西部)产业基地,联想及其产业链合作伙伴初期共同投资将超过1亿美元。
联想选择成都,当然有基于销售、成本、辐射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但柳传志与成都的渊源不得不提。
成都曾是柳传志职业生涯的起点,他曾在1967年被分配到成都的国防科委10院工作了一年。1997年以后,柳传志先后四次到成都,他表示,每次到访四川,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像装上了快速增长的引擎”。
柳传志并非唯一对成都的变化感到惊讶的IT老兵。
全球最大的散热器制造商奇宏科技深圳总经理石秉玗,第一次拿出投资的备选城市名单时,成都并非首选,原因是他对成都的印象还停留在“茶馆”和“麻将”上。1997年~1999年,在另一家IT公司任总经理的石秉玗曾频繁出差到成都,经常活动在磨子桥一带——那是成都最先兴起的电脑城聚集地。偶尔溜达到望江公园的石秉玗,被当地人打麻将的规模“吓呆了”。
“磨子桥还算一个IT产业繁荣的地区,但也不过聚集了一些销售业务,当时看不到制造型企业会在这边设立的任何迹象。”石秉玗说。所以,当他在2010年7月19日第一次代表奇宏到访成都时,再次“被吓呆了”。这一次,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座城市的交通便利、人才素质和工作效率和十多年前所熟悉的情况形成巨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