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8月中旬的炎炎酷暑下要排上一公里多的长队,尽管要回答据说多达70道的心理测试题,富士康郑州新基地的十多个招聘摊位前,依旧挤满了来自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各个城市和乡镇成千上万的年轻男女。
与此同时,数十公里外的开封新区管委会办公室里,一张开发规划图仍然静静地挂在墙上,图中有一块颜色鲜艳的地方,标注是“富士康建厂用地”。
渴望招来富士康这位“金龟婿”的开封,做好了一切准备,满足了对方提出的各种条件,开封市市长还亲自带队到深圳做富士康高层的工作。但号称将招聘30万工人、总共创造50万就业岗位的富士康,最终选择了郑州,这不免让对“郑汴一体化”寄予厚望的开封市政府官员们,感到一丝落寞。
富士康“变心”幕后
“富士康要是能来开封,确实会对我们的发展带动很大,但它们选择郑州也有道理,它们需要的很多零部件到郑州运输成本更低。”开封市商务局副局长张瑞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据记者了解,富士康是在郑州市政府做了“最大限度的利益让步”,并预留了靠近新郑机场的10平方公里建厂用地后,改变主意的。本已派人到开封进行投资前期准备的富士康,给失望的开封市政府的解释是:郑州几乎为零的土地使用费,更成体系的资源配置,特别是航空和铁路交通枢纽的绝对优势,有助于富士康降低成本。
作为“郑汴一体化”战略的一部分,开封市招商局与郑州市招商局曾签订共同招商协议,约定在开封新区和郑东新区实行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双方将根据区域功能定位,该放在郑州的项目就归郑东新区,该放在开封的项目就归开封新区。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富士康的“中途变卦”就成了最好的试金石。有开封官员私下表示,毕竟两市分属两个独立的财税系统,大家都尽量往自己篮子里拣好东西,正面竞争开封自然不是坐拥天时地利的郑州的对手。
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立功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各地招商压力都很大,都有GDP冲动。”
虽然一切既成事实,但张瑞生仍相信,开封不比郑州差多少,说到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贸往来,位于郑州以东60余公里的开封,区位条件甚至要略胜一筹。
“没有富士康,开封还有别的项目,我们并不发愁。”张说。
“一体化”助触底回升
新中国建国之初,开封是河南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到了2006年其GDP竟然沦为全省地级市倒数第二,而这个千年古都西边数十公里一个叫郑县的小城,却在短短几十年间成为中国中部地区龙头城市之一。
如意烟、矛盾牌洗衣粉、汴京啤酒、劲牛冰箱等等,都曾经是开封的名牌产品。但它们命运相同,要么早已消失,要么半死不活,只留下一大批失业待岗工人和生锈的机器。近些年来苦苦支撑开封经济的,大多数是依附于旅游业的小作坊式的商业。
很多开封人觉得,几十年来,开封落后于人主要是行政体制的原因,河南省会迁到郑州的同时,带走了人财物等各方面优质资源,开封最富有的几个县如中牟、荥阳等,都划给了郑州,留下来的是5个最穷的县区,要是没有开封作出巨大的牺牲,郑州怎么也不会有今天的风光。
其实,也许极尽繁华之后的颓败衰微给开封人心里蒙上的那层浓重的阴影,才是最为致命的。
值得庆幸的是,开封长期徘徊不前的经济,近几年已有起色。2006年跌至最低谷时,开封市一般预算外收入仅16亿元,位居全省倒数第二,而今年上半年即接近19亿元,回升至全省第九位,位居河南18个地级城市中游。“郑汴一体化”提出之时,恰好就是开封经济触底回升之日。
去年8月底,总面积287平方公里的开封新区挂牌成立,它自开封城区向西延伸,与郑东新区相接,成为“郑汴一体化”的最前沿和产业载体。
不少入驻开封新区的企业,都是冲着较低的用工成本和优惠的配套政策而来,其中就包括国产车企中的佼佼者奇瑞汽车。
奇瑞开封新区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的整车年产能达28万辆,包括20万辆微型车和8万辆轻型卡车。目前,首款奇瑞轻卡已进入样车试制阶段,有望半年后正式上市。该基地的奇瑞中型卡车项目也在酝酿当中。奇瑞汽车的全部投资到位后,将成为开封规模最大的企业,会雇佣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
“开封将是奇瑞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奇瑞汽车新闻发言人金弋波说。他表示,奇瑞到开封投资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地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开封市委市政府的“深情厚谊”令人感动。
奇瑞之外,海马汽车、北大方正等大公司近期也纷纷进驻开封新区。开封市商务局一份材料显示,新区内8大产业聚集区新投资项目,可创造1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古城复兴别无选择?
2006年年底,全长40公里的郑开大道开通,老百姓只要花7块钱坐10分钟一趟的城际公交,就可来往穿梭于两座城市之间,全程耗时不过40分钟左右。如果自己开车就更加快捷方便,因为原来一次来回50元的过路费也取消了。开封交警大队在郑开大道开通后那一年测算的数据显示,通行的挂豫A牌照(即在郑州登记)车辆激增了四成。
据统计,郑开大道通车后,开封接待的游客数量从之前的每天约5万人次,增加到每天9万人次(2009年数据),开封旅游总收入也增加了约五分之二。这些游客中,不少是郑州市民,他们可以当天来回,省时省力。
郑开大道的开通只是“郑汴一体化”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两市之间的固话长途通话资费下调了30%,两市商业银行联合发行“联名世纪一卡通”银行卡,持卡者两地商业银行存取款免收手续费。一场“郑汴马拉松”赛事也在一年一度地举办,点燃了两座城市体育爱好者的激情。
但处于强势的郑州对各种资源的虹吸效应,让开封人忧心忡忡,不少人担心,开封有可能沦为郑州的“郊区”。
开封市第一高级中学是河南省重点中学,近几年来让校方感到头痛的是,该校越来越多优秀教师跳槽到郑州,一些成绩出众的中小学生,也会优先选择郑州而非开封本地的高一级学校升学。
从开封的“碗”里跑到郑州的“锅”里的,还有开封老百姓兜里的钱。很多年轻人结婚买家电、装修房子都习惯到郑州走一圈,一是商品选择余地更多,二是性价比较高。那些能力和进取心较强的开封人,更愿意到郑州去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不过,开封市招商局办公室主任郑红英对“郑汴一体化”的正面效应,还是抱乐观态度。
“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前来洽谈投资的客商,开封新区规划范围内几乎没有可用土地了。”郑红英说,“他们都很清楚,其实开封离郑州很近。”
开封市政府的官员们对“郑汴一体化”错综复杂的效应,多采取面对现实的态度。他们安慰自己说,只有郑州充分发展起来,才能反哺开封,如果不是这样,还能有别的选择吗?(刘弘毅、董昭武)
杨洁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