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SMT资讯 » 正文

深圳从“世界工厂”到“中国硅谷”的蜕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15  来源:新浪科技  浏览次数:220

  30年来,深圳土地上不断长出的无数围墙、工厂、宿舍、烟囱,记录了一部最为完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产业发展史。而30年后的深圳,俨然已告别“世界工厂”的身份,开始华丽转身,尽情拥抱“中国硅谷”的梦想!

  产业升级:宿命般的转身

  深圳的“发家”史,是一部在荒芜的海边土地上不断建起工厂的过程。在世界产业转移高峰期,这个海边小渔村慷慨地成为当年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向来自全球各地的“三来一补”加工型企业敞开怀抱。密密麻麻的厂房,工厂宿舍外晾晒的工衣,被围墙圈起的厂房,使得深圳成为“世界工厂”当仁不让的代表。

  然而到上世纪末,土地、人口、环境、资源的难以为继进入决策者视野,从政策红利光环中走出的深圳,无可避免地面临宿命般的转身。

  于是,自本世纪初开始,深圳官方及学界的主流观点便提出,深圳土地有限,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行产业转移和升级,将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大、附加值低的清除出深圳。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外移”的同时,是伴随着深圳城市更新改造已经启动的产业园区的高端化置换。

  但只有亲历其中的深圳自己知道,这场看起来“自发”的城市变革中,有着厂房空置下社区经济何去何从的困惑,有着金融海啸冲击下,产业急速退潮后的城市产业空心化危机。一座座当年人声鼎沸的工厂沉寂了,一栋栋曾经喧嚣热闹的厂区宿舍空留寂寞的回音。在还没有准备好未来之路的选择时,工厂的悄然“变脸”,已经让对城市升级的 “倒逼潮”汹涌而来。

  硅谷梦想:打造全新标签

  对特区未来的争议、讨论和思考,才有了城市值得期许的未来。

  从全国创新型城市试点,到设计之都、三大战略新兴产业纳入城市战略规划,深圳正走在缔造“中国硅谷”的路上。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如今让深圳华丽转身,跃上了另一个平台的收获回报期。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三十而立。1月8 日,深圳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召开,定下全年乃至下一个30年深圳发展的调子,核心:转变发展模式。这不是一个新名词。在土地、环境、资源等多方客观条件的倒逼之下,深圳多年来一直在寻求转身的最佳路径。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今已经走出了深圳的中国硅谷梦想的第一步,三大新兴产业布局,又将在未来的全球化经济版图上拥有自己的位置。当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开始纳入国家产业战略布局,当华为的全球开疆辟土让“深圳”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化产业链的上游话语平台,这些被曾经以“工厂”为统称的建筑,未来将为深圳标注出怎样的标签?序幕,在30年后重新拉开,这一次,深圳面临的舞台是整个世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注册指南 | 网站制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0903391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