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SMT评论:
上海希望成为中国的硅谷,但是仅靠地理位置是不够的,人力资源及成本,土地使用成本,本土技术落后,理论研究与生产脱节,都限制了发展。
随着各地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引进的增多,特别是2007年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超过上海(上海为389.5亿元,江苏近600亿元),业界因此就得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落后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在国家以自主创新的科学发展观、不再唯GDP论英雄的今天,上海IC产业要想继续服务于全国并走向世界,就必需大力发展自己已显优势的软实力——“智力”,而不是与兄弟省市去争生产线项目——“制造”。
上海IC产业已构建起包括IC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国内最为完善的产业链。由华虹集团、上海创投、上海大盛、张江集团、上海贝岭、上海信投及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多元化入股创立的非盈利性公共研发平台——上海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投入11.5亿元建设的“12英寸/65至45纳米级”产品中试线土建工程即将完工,预示着中国首个纳米级IC工艺研发公共平台将在上海形成。除在建的中试线外,还依托上海贝岭提供的6英寸产品线“特种工艺平台”、华虹NEC厂房内运行“8英寸/130至90纳米/铜互联线”项目进行相关工艺研发。
据悉,一些中小型IC设计公司也在中试线上小批量流片,而一些本土公司研发出的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也将在这些中试线上试产。据了解,该中心在与浙江一家企业进行MEMS红外探测芯片研发的成本只有国外的同类产品1/10。据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守雷介绍,上海目前160多家IC设计公司近两年已陆续进入收获期,诸如在基带、RF、多媒体处理器等基本可满足手机对芯片的配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