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演变
记者在国内最大液晶产业专业网站中华液晶网上发现,该网站上每天都有十几万条关于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及相关配件的供应信息。
一家彩电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广州在液晶模组、等离子模组、SKD套件、背光模组等整套的液晶产业链上都是完备的,除了通过中华液晶网交易,在深圳华强北、广州大沙头电器交易市场等地,都已经形成了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的完整的山寨组装产业链。
在之前的传统CRT时代,由于CRT电视单价过低导致利润薄弱,虽然在广州、深圳等地也有一些CRT电视的翻新工厂,但是其始终未能形成气候,然而随着平板电视的高单价出现,吸引了行内行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门槛较低的山寨平板领域。
在CRT电视时代,广东虽然形成了TCL、创维、康佳三大品牌,但是在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依然存在着以小规模出口订单为依靠的100多家中小CRT电视企业。从2005年开始,这些企业向平板电视领域转型,开始时主要做26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
此外,从2005年开始,在广州、深圳等地有大批的DVD生产商也开始寻求战略转型,广州番禺地区、中山等地也有大批做电子游戏机的企业在思忖转型,这些企业随后都陆续转向了组装中小尺寸的平板电视。
记者了解到,这些企业最初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液晶屏的来源,当时从美国、香港等地进口的二手屏、走私屏甚至PC屏成为了它们最初的主要屏资源。然而,由于二手屏的寿命往往不到一年,走私的液晶屏虽然有20%以上的成本优势,加上以PC屏充当电视屏存在着不少技术问题,这种做法显然难以长久。
随后,广州液晶显示器组装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则给了山寨液晶电视滋生的机会,而深圳一些DVD解码板、机芯制造厂家适逢“转型”又提供了这个产业链所需的板卡保证。至于核心芯片的技术,依然牢牢掌握在台湾厂商那边,内地只有为数不多的封装厂封装档次较低的芯片。
自2006年开始,山寨平板再次发生分化,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开始走上了“正规军”的模式,这主要得益于台湾芯片和液晶面板企业的联合助力,特别是随着有“黑手机之父”之称的台湾联发科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芯片商,以及奇美、中华映管的液晶模组工厂分别落户南海、深圳后,这样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