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SMT资讯 » 52smt.com过刊 » 正文

中芯国际牵手飞索投产武汉12英寸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24  浏览次数:498
核心提示:不见传说中的“尔必达”,却见名不见经传的“飞索”。  9月22日,中芯国际(0981.HK;NASDAQ:SMI)武汉12英
不见传说中的“尔必达”,却见名不见经传的“飞索”。

  9月22日,中芯国际(0981.HK;NASDAQ:SMI)武汉12英寸芯片厂——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新芯”)宣布了12英寸半导体生产线正式投产。然而在投产典礼上,人们并未如期见到先前呼声很高的日本DRAM大厂尔必达的身影,来自美国的飞索半导体(NASDAQ:SPSN)取而代之,成为了武汉新芯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当日,武汉新芯、中芯国际和飞索三方达成战略合作:飞索向中芯国际转移65纳米、43纳米相关生产工艺及技术,武汉新芯则作为飞索半导体的重要生产基地,为其提供NAND型记忆体产品代工。

  武汉新芯于2006年6月28日开工建设,由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三级财政共同投资,并委托中芯国际经营管理,中芯国际承诺将根据经营情况未来对武汉新芯进行回购。飞索则是全球最大的NOR闪存芯片供应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这一历时22个月建设期、一期工程耗资100亿元人民币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项目终于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

  结盟飞索

  投产典礼当天,中芯国际联合飞索也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据了解,此协议有效期5年,目前该12英寸生产线的月产能为3000片闪存晶圆,双方预计2010年可达3万片/月。

  对外界而言,飞索与中芯国际的合作颇为突然。一直以来,中芯国际与尔必达交往甚密,消息人士透露,双方本意是以武汉这条12英寸生产线为基地,共同合作生产DRAM产品;不过,因中芯国际、尔必达与武汉市政府三方部分合作条件谈不拢,加之DRAM价格持续大跌,引发了中芯和武汉方面对未来市场的担忧,最后此合资设厂案最终流产;随后尔必达转向苏州市政府,与另一合作伙伴在苏州新设立了一条12英寸生产线,中芯国际则在年初结束与尔必达的合作关系,开始为新芯寻求出路,“飞索正是在此情况下进入了中芯视野”。

  一直致力于发展NOR型闪存的飞索半导体是AMD与日本富士通分别剥离旗下NOR业务成立的合资公司。根据iSuppli的数据,2008年一季度,飞索产品占据了NOR市场37%的份额,是目前全球最大的NOR产品生产商。

  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没有电流供应的条件下也能够长久地保持数据,其存储特性相当于硬盘,NOR和NAND是闪存的两类产品。一直以来,飞索面临着单一销售NOR芯片的困境,因为NOR闪存的利润日益微薄,虽然NOR闪存在手机等产品中的用量不断提高,但边际利润逐步缩小,且价格竞争异常激烈。更残酷的现实是,NAND内存也在侵入手机市场,有可能以牺牲NOR为代价。

  受累于NOR产品的竞争,飞索自从2004年第2季度以来就一直未能盈利。根据其财务报表,公司累计亏损已达近十亿美元,与中芯国际的合作可以在不增加投资支出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这对飞索半导体意义重大。飞索半导体全球CEO Mr Cambou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用“关键战略”形容此次合作。

  在此之前,台积电一直是飞索最重要的代工伙伴。Mr Cambou说,双方去年结束了合作关系,继而转向与中芯国际合作。飞索除了技转65纳米ORNAND给中芯,后续也将委由中芯代工45纳米EcoRAM产品和43纳米的ORNAND2技术予中芯,并移转至中芯代管的武汉厂生产。

  中芯新机会

  对于与飞索的合作,中芯国际总裁兼执行长张汝京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吝溢美之词。然而,对中芯国际而言,与飞索的合作究竟是不是一个发展的新机会呢?

  就在投产典礼前夕,中芯国际刚刚发布了2008财年半年度报。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7.05亿美元,相比2007年的7.63亿美元,减少7.6%;净利润则亏损2.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70万美元,同比减少4000%。对于巨亏原因,中芯国际表示,是因为公司退出价格下降迅速的DRAM存储芯片市场,以及北京工厂的存储芯片生产线转为逻辑芯片生产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注册指南 | 网站制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09033911号-6